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以下是他的一些故事:
1. 苦學成才:李四光年輕的時候,學過各種樂器,也學過唱歌,但他並沒有因為這些表面的興趣而放棄他的理想,放棄學地質。他始終認為,這些技能和唱歌都是為了更好地為地質工作服務。他經常用敲敲打打來表達對地質的熱愛,也經常用唱歌來宣傳地質的重要性。
2. 發現“李四光效應”:李四光在湖北黃岡中學讀書時,有一次上地理課,老師正在有感情地講解著地學知識,講台上的石塊忽然移動,等老師走下講台一看,發現一個同學已經離開了座位,正在對這奇異的現象有所猜想。這位同學就是李四光。此後他每次地理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為彌補鄉間地震觀測儀靈敏度低的不足,開始研製新儀器——地震儀,從安裝精密機械原理、空間幾何到程式組合到從事大量的繪圖和數據處理,而我國早期的一位“中國通”伍邦樣老先生還從英文譯出的經典地震著作上為他解了惑。1931年,“九一八”事變不久,李四光因車禍腳部受傷剛愈就著手收集地震資料研究,利用自行安裝的地震儀進行模擬實驗和數據處理工作,日日夜夜忙得不亦樂乎。有一次發現實驗過程中發生輕微的地震裂痕現象而倍加留意並發現地殼運動信息不全面現象和方面都是極大的值得研究和豐富的工作,自籌資金開發一套金屬刻度子午儀測地震和設立實習場地校核精確性獲得成果之後進一步得以提高認知的過程被譽為國之瑰寶——成果奉獻於國家最終安裝北京紫禁城針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在地中國科學院套用研究員指導更多的實際項目展開發展領域壯大國民經濟貢獻不斷升級的良性循環,最後為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不斷升級為推動的地質學貢獻於發展與貢獻生命的力量提供了更為科學有效的方案並作為新一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參與更多的學術領域工作和活動發揮影響與推動力,為祖國建設和發展不斷努力。
3. 弘揚愛國精神:新中國成立後,李四光多次出國考察並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識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李四光帶領自己的團隊成功運用了地震法找礦的途徑為國家找到一批大型金屬礦床;對我國的地球構造理論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他也大力推廣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等有利於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舉措,成為了綠色中國這一偉大事業的有力推動者。
以上就是李四光的一些故事,這些故事都展現了他對地質學的熱愛和追求,以及他為國家、為人民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