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後改名漁,字笠鴻,號笠翁,別號覺世稗官、笠道人、隨庵主人、湖上笠翁等。李漁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
李漁出生於南直隸雉皋(今江蘇如皋),後移居浙江蘭溪。自幼聰穎,擅長古文詞,曾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
李漁的戲劇作品主要有《李笠翁十種曲》,戲劇理論著作及生活藝術百科全書《閒情偶寄》,長篇小說《合錦回文傳》《肉蒲團》,短篇小說集《無聲戲》和《十二樓》等。他還批閱改定了《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李笠翁批閱三國志》,倡編、編輯、整理出版了《芥子園畫譜》《資治新書》《尺牘初征》《四六初征》《名詞選勝》《千古奇聞》《笠翁詩韻》《笠翁詞韻》《笠翁對韻》等作品。
李漁的生活豐富多彩,曾設家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創立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成為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他熱心公益事業,曾在家鄉倡建「且停亭」,並題聯日:「名乎利平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被列為「中國十大過路涼亭」之一。他還倡修水利,改善了農田水利,百姓至今受益。
李漁於1680年2月12日逝世,享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