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櫽括」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種特殊文體,源自宋代,這種文體主要特點是取自古人的文章或詩作,經過剪裁和改寫,使其融入新的詞作之中,這種手法不僅豐富了宋詞的表現形式,也反映了當時文學觀念和文體創新。
「櫽括」一詞的原義是指用來矯正彎曲木材的工具,在文學領域,這一概念被引申為對原有作品進行再創作的過程。在宋代,「櫽括」被廣泛運用於詞的創作中,這種文體首先出現在蘇軾的作品中,其後有多個詞人嘗試並發展了這種形式。其中,林正大是宋代創作「櫽括」詞最多的作家之一。
總的來說,「櫽括」詞是宋詞中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文體形式,它通過對古典文學的重新解讀和創作,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文學才華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