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圩是壯族民眾在特定時間、地點舉行的節日性聚會歌唱活動形式,壯語稱為「圩歡」「圩逢」「籠峒」「窩坡」等,意為到田間或岩洞外唱的歌,又稱「歌節」或「歌會」。它是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
壯族歌圩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多在春秋兩季舉辦,春季以三四月間為最盛,農曆三月初三舉辦的次數最多;秋季集中於農曆八九月,尤以中秋節為最佳日期。舉辦地點各處不同,但一般都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地方舉行。
壯族歌圩源於古老的祭祀歌舞,後發展成民眾性的娛樂活動,明清以後逐漸演變成了固定的三月三壯族歌圩節。在歌圩上,人們會進行歌唱比賽、拋繡球、搶花炮等活動,還有壯劇、師公戲等文藝演出。此外,歌圩也是青年男女交友、擇偶的重要場所。
壯族歌圩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示壯族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