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春秋時,呂尚封於齊國博興縣的臨淄,臨淄城北有姜太公祠。漢初的著名經學家淮南王劉安經過祠下時,見到一井上有木刻二字:“尺”,取井水洗濯眼睛,頓時雙眼明亮。經詢問後得知此井和“一字千金”的成語有關。古時候文字的書,文字是豎行排列的,稱“卷”。漢代規定:凡在奏摺上字數多的文章,章句末尾的字要空出一格,以示尊敬。當時呂尚寫的《六韜》一書就因為字數多,各章之間空了格,給校對的人帶來麻煩。有人認為呂尚的文章中有一個錯字,應該刪去。校對的人卻堅持不同意,並說:“這本書價值連城,把它刪了怎么辦?”經過討論後決定,由作者自己擔負一個章末字不空的任務。此後章末不空格的規定一直沿用下來,有時用另一種形式,稱某篇文章字字值千金。也用來形容文章的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