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口"的讀音是mín kǒu,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種含義:
民眾的議論:
引用自《呂氏春秋·離謂》中的描述:「鄭國大亂,民口讙嘩,子產患之,於是殺鄧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這表明在古代,民眾的議論對於社會秩序有著重要影響。
指丁口:
宋代梅堯臣在《田家語》詩序中提到:「庚辰詔書:凡民三丁籍一,立校與長,號『弓箭手』,用備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責郡吏;郡吏畏不敢辨,遂以屬縣令。互搜民口,雖老幼不得免。」這裡的「民口」指的是人口或戶籍。
綜上所述,「民口」既可以指民眾的議論,也可以指丁口(人口或戶籍),這兩個含義均來源於古代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