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號,也被稱爲漢語注音或注音字母,是一組用於漢語漢字注音的符號。
注音符號起源於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隨後在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頒行。它最初是基於章太炎的記音字母設計,旨在替代中國長期使用的“反切”注音方法。注音符號最初有39個,後來在1920年進行了改訂,增加了“ㄜ”成爲40個。經過多次演變,目前仍有37個符號在使用,包括21個聲母和16個韻母。
在中國臺灣地區,注音符號在小學生學習漢字書寫之前作爲中文字的替代寫法被廣泛教授。此外,注音符號也用於標註生字的拼音,並在臺灣的打字輸入法中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