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制管理,也稱為科學管理原理,是由美國工程師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的一套管理理論和實踐方法。這個理論旨在通過科學的方法分析和管理工作過程,以提高生產效率。泰勒制的核心內容包括:
科學的工作分析。通過研究工人在勞動中的機械動作,泰勒提出了最經濟且高效的操作方法,即「標準操作方法」。
工人選拔與培訓。泰勒強調挑選和培訓工人,使其適應特定的工作任務,並提高生產效率。
制定工作定額。通過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確定工人完成工作的標準時間,制定出生產規程及勞動定額。
差別工資制。實行差別化的工資制度,獎勵達到或超過標準的工人,懲罰未達到標準的工人。
職能式管理。建立專門的計劃部門,將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以實現更有效的管理。
刺激性的付酬制度。通過差別計件工資等激勵制度,調動工人的積極性。
勞資合作。強調勞資雙方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追求提高生產效率。
泰勒制管理的實施標誌著工廠管理從經驗管理過渡到科學管理階段,對20世紀初的美國乃至西歐國家的工業生產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