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泌水是指在混凝土攪拌、運輸、澆築或振搗過程中,水分和部分膠凝材料顆粒(如水泥)下沉,而骨料(如砂、石)上浮的現象。適量的泌水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表面開裂,並降低水灰比,從而提高混凝土的強度。然而,過量的泌水會對混凝土的施工、耐久性和外觀產生不利影響。
造成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多樣,包括但不限於:
膠凝材料的性質,如水泥的細度、礦物組成、水泥中C3A含量等。
骨料的級配不良,如砂率少或砂中細顆粒含量少。
水膠比大、膠凝材料用量少。
新拌混凝土坍落度過大或用水量多。
減水劑摻量過大或與膠凝材料的適應性不良。
水泥的凝結時間長,所配製出的混凝土凝結時間越長。
混凝土中的氣泡由水分包裹形成,如果氣泡能穩定存在,則包裹該氣泡的水分被固定在氣泡周圍,從而減少泌水量。
控制混凝土泌水的措施包括:
最佳化混凝土配合比,確保水膠比合理。
使用品質較好的粉煤灰和其他摻合料。
控制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
避免隨意向混凝土中加水。
控制振搗時間和澆築高度。
在施工過程中,避免過振,以減少泌水量。
通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減少混凝土泌水的發生,從而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