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名稱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6天就是清明節氣。在清明時節,春天已經來臨,天氣晴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
此外,民間傳說中,清明節的故事與介子推有關。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因謀害功臣介子推,遂令30里痛走。介子推不言而去,背著老母躲進綿山。晉文公派人上山搜尋不到,放火焚林卻燒死介子推。晉文公悔恨交加,將介子推葬於綿山,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即清明節)全國禁菸火,作為追思之儀。這就是清明節的起源和傳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