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或湯圓,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節日食品。關於元宵的由來,民間有很多傳說。其中有兩種說法最為典型。
第一種說法是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大約形成於漢代。相傳,漢高祖劉邦死後,其兒子劉盈當了皇帝,也就是漢惠帝。劉盈死後,其母呂氏當權,把趙飛燕立為皇后。趙飛燕心狠手辣,把劉盈的皇后張嫣和其子劉恭餓死宮中。張嫣在飢餓時吃了宮中許多宮人做好的元宵,才得以生存下來。後來劉盈的另一個兒子劉太卻也跟張嫣一樣做了趙飛燕的刀下之鬼。人們常說“吃了湯圓,家圓事好”,表達的就是希望家人團團圓圓的美好願望。
第二種說法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后一系在呂氏家族專權時,為討平諸呂,劉邦的後代彭祖迎護漢高祖之孫劉襄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深知“民以食為天”,於是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以紀念彭祖,即民間所說的“火把節”。
元宵節吃元宵的傳統風俗歷經千年而從未中斷,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人們吃元宵或湯圓已不再是為了紀念誰,而是表達團圓和甜蜜生活的象徵。
以上就是湯圓的由來故事,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