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一詞的由來和演變如下:
最初的含義。最初指的是面積為一畝(約合33米×33米)的正方形空間,這一概念源自中國古代關於海上仙山(如蓬萊、瀛洲、方丈等)的傳說,其中方丈被描述為仙人居住的地方。
在佛教和道教中的演變。在佛教中,這個詞被用來指代禪宗寺院住持的住所,如《維摩詰經》中提到的維摩詰居士所住的臥室,雖然面積僅一丈見方,卻能容納無數人,體現了「方丈」一詞的象徵意義。後來,「方丈」不僅指住持的住所,也轉而指代住持本人,即寺廟或道觀的精神領袖。在道教中,方丈也用來指代道觀住持及其居所。
在現代的套用。現代,「方丈」一詞通常用來指稱寺廟或道觀中的住持,不僅是因為其作為住持居住的地方,而且因為住持在精神上的領導地位和道德上的典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