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曆之所以被稱為「老黃曆」,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結合了多種曆法(如公曆、農曆和乾支歷)的曆書,其中包含了大量關於趨吉避凶的規則和內容。這種曆書最初是作為皇家生活規範或指南而存在的,用於指導皇家的祭祀、節日活動等。由於皇家人口眾多,需要一定的準則來維持正常運作,因此這些活動被安排在規定的時間內,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固定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黃曆在民間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因為民間認為皇家所用的東西一定是好東西,甚至認為皇家之所以成為皇家,是因為他們嚴格地運用老黃曆來指導日常行為規範。因此,儘管在辛亥革命後帝制被推翻,老黃曆這個稱呼卻保留了下來,並且在民間不斷演變和完善,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老黃曆。
老黃曆中記錄了每天的天乾地支、五行、九星、星宿、八卦、建星、宜忌等信息,用於指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事活動。它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的智慧和科學依據,反映了自然界的時間周期和變化規律,而且也體現了人文關懷的靈活性。
老黃曆在形式上更加民間化、民俗化、實用化,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指南針。由於黃曆是根據當年節令編寫的,每年都需要更新,因此民間私自印製的黃曆因切合老百姓日常生活而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