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的發明主要是爲了提高書寫的效率和推廣文盲教育。簡體字是漢字書寫的一種形式,起源於中國,與繁體字並存。簡體字的產生與發展主要是爲了提高書寫的效率和推廣文盲教育。簡體字和繁體字的爭論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網絡上,有一些人認爲捨棄繁體字不利於繼承傳統文化,另一方則認爲簡體字有利於普通人學習生活。
簡體字的雛形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的草書和隸書。草書是一種行書,筆畫簡化,書寫迅速,隸書則是在草書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規範化書寫方式。這些書寫形式的出現爲簡體字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商朝時期的甲骨文卜辭,就是簡化了的文字,對商代以圖像爲主、字劃複雜的文字進行了簡化。
隨着中國社會的變革,文字簡化運動逐漸興起,爲了提高國民的識字率和推廣普及教育,中國政府從1950年代開始推行漢字簡化政策,1956年中國政府正式頒佈簡化字總表,確定了一系列簡化字形。自此,簡體字成爲中國大陸的官方書寫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