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起源有多種說法和傳說。一種說法是,十二生肖起源於一場大洪水,其中一些水性較好的動物幸免於難,人們為了紀念這些倖存者,將它們定為十二生肖。另一種說法是,十二生肖與人類對天文現象的觀察有關,古代人民在觀測天象時發現每十二年有一個循環,每次循環都與某種動物相關聯,於是將這些動物定為十二生肖。
據史書記載,十二生肖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但直到漢代才逐漸流行起來。在漢朝時期,大約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間,中國民間信仰將十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相對應,形成了所謂的「六十甲子」時間記法,這些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每個生肖都與一個特定的年份相對應,並且根據乾支紀年的順序和特點來確定。
關於十二生肖的來源,有一個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據說,玉帝宣布要選擇12種動物作為人類的守護神,要求它們在一天之內趕到天庭報到,按照到達的先後順序選定。貓因睡過頭而錯過了報到期限,因此失去了成為守護神的資格。
綜上所述,生肖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與天文學和民間信仰有關,並在後來的歷史中逐漸發展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