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戶,又稱為艇戶或疍家人,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沿海地區,是世代以海為家、以捕魚為生的水上居民,他們不在陸地上置業。關於「疍家」這一稱呼的由來,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疍家人早先居住的舟楫外形像蛋殼一樣漂浮於水面。
另一種說法是疍家人長期生活在海上,生命難以得到保障,如同蛋殼一般脆弱。
還有說法認為「疍民」是古越族的後代,他們因社會動盪等原因成為疍民,選擇在嶺南地區的水域生活。
疍家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至少2000年前,他們的文化產生於秦漢時期。在過去,疍家人遭受社會歧視和法律上的不平等待遇,如禁止上岸居住、讀書識字、與岸上人家通婚等。新中國成立後,疍家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改善,更多疍家人開始上岸定居。疍家人的服飾、語言等文化特徵與岸上居民逐漸融合。疍家人的生活方式、習俗和文化特徵與陸地居民有顯著差異,他們在延續了數千年的農耕國度里,形成了獨特的生命體驗和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