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百不一存」(bǎi bù yī cún)的含義和用法如下:
含義:表示在一百個裡面沒有留下一個,用來形容全部喪失或幾乎喪失殆盡的情況。
出處:這個成語出自北周宇文逌的《庾信集》序,原文中描述了「昔在陽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亂,百不一存。」以及《南史·蔡廓傳附蔡興宗》中的「時士庶危懼,衣冠鹹欲遠徙,後皆流離外難,百不一存。」這兩個例子都反映了在戰亂或災難中,許多事物或人遭受了極大的損失,幾乎全部喪失的情況。
用法:可以作為賓語或定語,用於描述經歷了重大損失或變化後,所剩無幾的狀態。
近義詞:百無一存。
反義詞:完好無損、安然無恙。
綜上所述,「百不一存」是一個緊縮式成語,用於形容全部喪失或幾乎喪失殆盡的情況,其感情色彩為中性,產生於古代,使用程度為生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