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是一種社會學和犯罪學的理論,由美國政治學家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和犯罪學家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該理論基於這樣的觀察:如果社會環境中存在的小規模的混亂或破壞(如破窗、塗鴉、流浪者、酒鬼等)不被及時糾正或修復,這種忽視可能會鼓勵進一步的犯罪活動和反社會行為。這些小規模的混亂被視為對社區秩序的破壞和對執法缺失的暗示,從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破窗效應強調了對小規模問題的及時矯正和補救的重要性,以防止它們演變成更大的問題。例如,如果一棟建築的一扇窗戶被打破而未得到及時修理,可能會鼓勵其他人打破更多的窗戶,甚至可能導致入侵和縱火等更嚴重的犯罪行為。同樣,如果公共場所的亂丟垃圾行為未被制止,可能會導致環境進一步惡化,最終形成一種無序的狀態。
破窗效應不僅適用於物質環境的維護,也適用於社會秩序和人際關係的維護。它提醒我們,對於小規模的破壞或不當行為,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會導致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因此,對於任何形式的破壞或不當行為,都應該採取及時的措施進行糾正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