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是乾支歷中用來表示自然節律變化的重要時刻,它們確立了「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按照順序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這些節氣不僅標誌著季節的變化和氣候的特點,還與乾支以及八卦等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是農曆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立春標誌著春季的開始,象徵著萬物復甦;雨水錶示降雨的開始,象徵著大自然的滋潤;驚蟄則代表著春雷驚醒冬眠的生物,預示著春天的深入。
通過這些節氣的循環,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規律,合理安排農事活動和生活節奏。每個節氣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現象和農事意義,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自然界的觀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