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概念有兩種起源,一種是從度量單位的角度,另一種是從漢字的角度。
從度量單位的角度來看,「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末的法國。拿破崙時代,法國需要一種統一的計量單位制度以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因此,科學家和數學家聚集在一起,提出了十進制計量單位的概念,其中包括了長度單位「米」的定義。最初,法國將通過巴黎的子午線長度的四千萬分之一定義為1米,並制定了相應的測量標準。後來,為了更精確地測量和定義「米」,引入了鉑銥合金製成的米原器,這是一種精確的物理標準。隨著技術的發展,「米」的定義也經歷了變化,目前國際單位制中,1米的長度被定義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內行進的距離。
從漢字的角度來看,「米」字的起源非常古老,其最初的含義可能與粟的籽實有關,即小米。隨著時間的推移,「米」字的字形和含義也發生了演變。在甲骨文中,「米」字由六個長點組成,象徵著米粒之形。後來的字形演變中,這些點逐漸變為現代的「米」字形狀。
綜上所述,「米」的概念從度量單位和漢字兩個不同的角度起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