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多重意義:
求子: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糉,寓意求子。糉子的諧音中子,有吃了糉子就能得兒子的風俗,寓意人丁興旺。
光宗耀祖:因爲“糉”和“宗”音近,端午節喫糉子寓意光宗耀祖。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喫糉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紀念屈原: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一箇節日。傳說屈原投江自盡後,楚國百姓爲了不讓屈原的屍體遭到魚蝦的侵蝕,都自發的向江中投糉子。
祭祀活動:最初糉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靈的,因爲古人認爲五月五日爲惡月、惡日,必須在每年的五月五日舉行祭祀活動,以除瘟、驅邪、求吉祥。
表達對健康平安的美好希冀和嚮往:喫糉子也寓意着對健康平安的嚮往。
綜上所述,糉子不僅是一種食物,更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