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像破壞運動是公元8至9世紀拜占庭帝國發生的一場重大社會政治和宗教運動。這場運動的核心是反對崇拜聖像和聖徒遺物,因為它被視為教會擴張和聚斂財富的手段。聖像破壞運動的背景是東羅馬帝國面臨的外來威脅,包括阿拉伯人的入侵,以及內部的社會經濟問題。
聖像破壞運動最初由皇帝利奧三世於公元726年發動,他因火山噴發而將責任歸咎於聖像崇拜,並開始破壞帝國境內的聖像。這一行動導致了廣泛的反叛和抵抗,尤其是在希臘軍區。儘管利奧三世的政策在短期內未能成功,但聖像破壞運動最終確立了教會從屬於皇權的格局,並加深了東西教會之間的裂痕,最終導致了公元1054年的大分裂。
此外,聖像破壞運動還標誌著拜占庭帝國封建化的進一步發展,因為它將沒收的教產分配給了新興的軍事貴族和士兵,從而培植了一個強大的軍事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