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ǔ háo。它的意思是指行文遲巧、筆毫為枯之典實。這個詞語源自於漢代司馬相如作賦的故事,描述了他控制天地、錯綜古今,如同忽然入睡、煥然而醒,花費幾百日才完成賦作的情況。這個故事見於《西京雜記》卷二。後來,「腐毫」被用來比喻行文時的遲緩巧妙和筆墨枯竭的情景。
出處:《西京雜記》
相關文獻:
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提到:「相如含筆而腐毫,揚雄輟翰而驚夢。」
明·王世貞在《藝苑卮言》卷二中寫道:「坐有相如,寧當罰酒,不免腐毫。」
清·梅曾亮在《<柏枧山房诗集>自序》中提到:「此則腐毫之相如,卑於掃門之魏勃;陳王之八斗,賤於正平之一剌。」
這些文獻都反映了「腐毫」一詞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使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