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自慚形穢成語故事

“自慚形穢” 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魏徵。

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魏徵的大臣,他非常聰明,口才也很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在聽到大臣們對魏徵的讚美後,問他:“你為何如此聰明?”魏徵回答:“因為我常常自慚形穢,所以不自滿。”李世民聽了以後,對魏徵的謙虛感到欽佩。從此,“自慚形穢”這個成語便由這個故事演化而來,形容因為感到自己不足而慚愧。

這一成語也衍生出了比喻意義,即比喻因不如別人而慚愧。自慚形穢這個詞語一般用在描述人因內心的不安和自卑,或是因為某種差距而感到羞愧的場景。

因此,“自慚形穢”是一個描述人們內心深處謙卑、謹慎和虛心的成語,也是一則寓意深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