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臭味相投」的典故源自《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中的一則故事。具體內容如下:
故事背景:
有一個渾身惡臭的人,其父母、兄弟、妻妾、朋友都無法忍受他的惡臭,無法與他同住。他感到苦惱,於是搬到海上居住。
在海上,他遇到了一個喜愛他臭味的人,這個人日夜跟隨他,不願分離。
成語含義:
「臭味相投」原指那些在思想道德行為上腐朽不堪、為社會所不齒的人,會有人欣賞他們、追逐他們。
現在多用來形容那些有相似缺點或不良習慣的人彼此投合。
成語套用:
比喻那些有同樣壞毛病、惡嗜好的人相互吸引、聚合。
強調「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即相似的人往往會聚集在一起。
綜上所述,「臭味相投」這一成語通過其典故,傳達了人與人之間因相似性而形成的聚集現象,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套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