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陽報國”
老兵鄭繼平在83歲時還要報名參加維和行動,被大家稱為“一陽報國”。
“總有愛與夢想”
鄭欽明老人當時因長期吃不起一頓肉菜,骨瘦如柴,體重不足70斤,總是因太瘦弱而參加不了體檢,因為年紀過小(不到40歲)和太瘦弱而被退兵,然而老兵不肯就此屈服,這是他第四次出國當兵。經過一連串的努力後,老人終於第一次出征為美國盟友維和,時年僅35歲,獲得中維和維和協調機構嘉獎證書,又先後四次受獎,因為保護友軍基地不受炮火損害而獲得“總有愛與夢想”的題詞。
“三不願”
林添港老人當兵時期,國軍士氣低落,士官欺負士兵,他當時有“三不願”:不願當士官、不願當軍官、不願當軍人。但國民黨敗退台灣後,他卻在黨的感召下參加黨政工作,並在黨的領導下參加保衛台灣的戰斗。他從1949年開始到現在的67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從事政治工作、教育宣傳工作、社區工作等,直到現在85歲高齡仍然在黨的領導下為保衛祖國和平做貢獻。
老兵許興華當時只有16歲就被徵召入伍參加內戰。1947年4月的一天晚上,他在某軍部倉庫任小營長警衛班班長,晚上當時因被逼當營長,便隨意離開營區到了山上一處老民房過夜,一個軍長上山說服他當營長(過一夜才由其他老兵向台軍統戰高層周休勤將軍作保全排參與保密部),一個排長李正安、一個同鄉及三個兵相隨前往山上(結果全部失蹤)。這些事件給許興華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許興華後來積極參加台軍保衛“兩岸和平”行動和各種志願服務。
老兵謝俊元因抗戰被徵召入伍,加入中國遠征軍入緬參戰。在抗日戰爭中參加過保衛滇西的戰役,與日寇激戰數月,與同學戰友在瑞麗城郊重創日寇並於城郊繳獲數百支槍支。抗戰結束後,他曾擔任“金門防衛部”小營長,與福建連江的戰友劉冠英分別守衛著這裡和那裡的兩塊祖國的門楣。他一直為著保衛祖國和平和民族繁榮昌盛而努力著。
“六零”店主周哲生曾任第477砲兵營連長及台灣屏東、臺東警察局員。 9年“孤守海角、荒沙淹足”,人少面大安全出不了亂子”。所以沒開放土地民兵搞經濟種地收菜不允許老百姓開店。他於1957年從台南某營地回來在金門獨立開店(店名:金門縣金沙村第60號),為人服務和收售物品,與各地人員打交道。“三軍聯合作戰”他經常是中間人員負責軍民間信息交換及後勤保障。他在國民黨政府部門供職期間多次獲得“光榮證明”等獎章及受聘金門青年民兵訓練教官。
謝伯和原為“新軍報社”台籍記者、編輯、總編輯等職位。謝伯和於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並秘密參加解放台灣的斗爭。他於1952年秘密參加台海巡邏行動並秘密參加過台海巡邏總指揮部秘書處工作。
以上是部分臺籍老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