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病害
草莓白粉病是一種常見的真菌性病害,對草莓的葉、葉柄、花、花梗和果實都會造成危害。以下是關於草莓白粉病的詳細信息:
危害症狀:
葉片背面初期會長出薄薄的白色菌絲層,隨後葉片向上捲曲,出現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狀物。
葉片後期呈紅褐色,葉緣萎縮、焦枯。
果實染病後,幼果無法正常膨大,乾枯;後期受害的果面覆有一層白粉,果實失去光澤並硬化,嚴重影響果實質量和商品價值。
發病條件:
最適發病溫度為15-25℃,相對濕度80%以上。
保護地草莓白粉病常年發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與10下旬至12月。
草莓發病敏感生育期為坐果期至採收後期,發病潛育期為5-10天。
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培育無病壯苗。
加強栽培管理,如及時摘除病殘老葉和病果,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雨後及時排水。
藥劑防治,如使用80%金乙嘧.晴菌唑可濕性粉劑等。
通過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草莓白粉病的發生,保護草莓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