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事變發生在1935年,是日本侵略中國華北地區的一系列事件的統稱。華北地區當時包括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五省以及北平和天津兩市。日本在1933年《塘沽協定》簽訂後,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策動華北各省脫離南京中央政府實行「自治」,並大力收買漢奸,鼓動「防共自治運動」。這一系列事件包括「察東事件」「河北事件」「張北事件」「秦土協定」「華北五省自治運動」「香河事件」「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察政務委員會」等。
這些事件基本上都發生在華北地區,因此被稱為華北事變。日本通過這些事件輕而易舉地控制了華北大部分地區,使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嚴重的危機。華北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重要步驟,標誌著日本從東北開始,逐步向華北擴張其勢力範圍。在這一過程中,國民黨政府的喪權辱國政策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氣焰。
華北事變期間,日本使用了「華北分離」的政策,通過收買漢奸、製造假象和在刺刀威脅下實現「自治」,最終達到控制華北的目的。這一政策是日本侵略者一手製造的自欺欺人的鬧劇,旨在掩人耳目,緩和國際乾涉。然而,中國人民堅決反對日本的侵略行為,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鬥爭。儘管面臨緊迫的局勢,南京政府當局仍繼續對日妥協退讓,導致華北和中華民族產生了空前嚴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