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之姿」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時期劉義慶編纂的《世說新語·言語》。這個典故講述的是東晉時期的名士顧悅,他與簡文帝司馬昱是同一年出生,但顧悅的頭髮早已變白。當簡文帝問他為什麼頭髮比自己先白時,顧悅回答說:「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這句話的意思是,蒲柳(一種落葉灌木)的資質較差,一到秋天就會凋零;而松柏的質地堅實,經過秋霜後反而更加茂盛。顧悅以此比喻自己體質衰弱,與司馬昱的堅韌相對比。
後來,「蒲柳之姿」這個成語被廣泛用來自謙體質衰弱或比喻人的早衰。它也反映了人們對生命早逝的感慨,以及對自然界的觀察和哲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