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可兼知」是明清之際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一個哲學命題,其核心思想是強調「知」與「行」各有其獨特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可混為一談。
在這個命題中,王夫之認為「行」是「知」的基礎和主導,即通過實踐和行動可以獲得知識,同時行動也是檢驗知識有效性的手段,而「知」則旨在指導和實踐行動。他明確指出,雖然知識和行動都非常重要,但它們在本質上是相互補充的,不能相互替代。王夫之的這一思想是對傳統儒家知行觀的繼承和發展,尤其體現在他對於「知行合一」觀點的批判上。在王夫之看來,「知行合一」的觀點要麼是以「知」來替代「行」,要麼是以「行」來替代「知」,這都是片面的理解。而他的「行可兼知」命題,則是強調了「知」與「行」的相互補充和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