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拼音:biǎo)是漢語中的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具有豐富的含義和用法。其歷史可追溯至戰國文字,古字形由「毛」和「衣」組成,最初指用野獸毛皮製成的外衣。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的含義發生了演變:
外部、外面:從指代用野獸毛皮製成的外衣,引申為外部、外面的意思,用於人時,則指容貌、風度等。
親屬關係:表示非直系親屬的關係,如表兄、表姐等。
動詞:表示使顯示、使在外面,即表示、顯示的意思。進一步引申為誇讚的意思,如表彰、表揚。
榜樣:由表彰的意思又可引申為榜樣,如表率。
測量工具:古代用來測量太陽影子長短的裝置,即圭表。現代的計時器也稱為表。
在成語中的套用包括:
表里相濟:意思是內外互相救助。
空有其表:指空有好看的外表,實際上不行;指有名無實。
鶴歸華表:感嘆人世的變遷。
形表影附:人的品德堪為表率,人們對他形影不離,依附得很緊。
字形結構上,「表」是一個上下結構的會意字,而「錶」則是形聲字,今簡化字又歸入「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