誩字的基本信息如下:
讀音:jìng
字義:爭論
部首:言
筆畫數:總筆畫14畫,部外筆畫7畫
謎語:左說右道(打一字)。解析:這個字謎並非真的有「說,道」兩字,但一定與它們有關。左說右道說明左右兩邊都有人在說話議論,而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理解為「言」,兩言相加就是「誩」字。
此外,誩字在古籍中的解釋如下:
《康熙字典》中提到,誩字的古文為𧮣,不同字典中有不同的讀音解釋,包括渠慶切、渠敬切、渠映切等,對應的音為競。在《說文》中解釋為競言,即爭言。
在《宋史·宗室表》中,誩字也出現在人名中,如崇誩。
《玉篇》中提到虔仰切,《廣韻》中提到其兩切、巨兩切,對應的音為強上聲。此外,《廣韻》、《集韻》中還提到他紺切、徒濫切,音為探、淡,意義相同。
方言中的讀音如下:
贛語:jiɛng6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kin5
客英字典:kin5
海陸腔:kin6
粵語:ging6 goeng6 koeng2 ta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