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是中國現行的傳統曆法,屬於陰陽合曆,也就是陰曆和陽曆的合曆。它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加入二十四節氣與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融合陰曆與陽曆形成為一種陰陽合曆曆法,因使用「夏正」,古時稱為夏曆。
農曆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指導農業生產,通過增加一些方便農業生產的標識,比如24節氣,使曆法更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在舊曆中,有初一、十五等表述,這是陰曆的說法,同時還有芒種、穀雨等代表濃重農業氣息的24節氣內容,因此,我國的舊曆,是一部可以指導農業生產的陰陽合曆。
中國舊時通用的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就叫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十九年裡設定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乾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