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時辰,也被稱爲十二時辰,是中國古代用來劃分一天時間的方式。每個時辰對應現代的兩個小時。以下是十二時辰的具體劃分和時間範圍: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對應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也就是夜間11點至次日凌晨1點。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是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對應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即凌晨1點至3點。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對應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即凌晨3點至5點。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時,對應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即清晨5點至7點。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是古人喫早飯的時間,對應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即早晨7點至9點。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對應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即上午9點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對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即中午11點至午後1點。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爲日跌,對應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即午後1點至3點。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對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即下午3點至5點。
酉時。黃昏,又名日入、日落等,對應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即下午5點至傍晚7點。
戌時。人定,又名定昏、黃昏等,是晚上人們休息的時間,對應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即傍晚7點至9點。
這種時辰劃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對時間的觀察和理解,每個時辰都與相應的自然現象或活動相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