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退避三舍典故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源自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晉獻公因聽信讒言殺害太子申生,並追捕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逃出晉國,流亡多年後到達楚國,楚成王認為他將來必有大作為,以國君之禮相待。在楚王的宴會上,楚王詢問重耳如何報答他的恩情,重耳表示若能回國當上晉國國君,他願意與楚國友好。若未來發生戰爭,重耳承諾先命令晉軍後退九十里,若楚軍仍不滿足,則晉軍再與其交戰。

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成為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後,晉國在他的治理下變得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晉國和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晉文公為了實現他之前的承諾,下令晉軍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誤以為晉軍害怕,於是追擊。結果,晉軍利用楚軍的輕敵,集中兵力大敗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這個故事不僅展示了重耳的誠信和智慧,也反映了古代戰爭中的策略和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