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女這個詞語有多重含義,具體如下:
迎娶女子:
古代文獻中,如《春秋·隱公二年》和《隋書·長孫晟傳》中提到的「逆女」,指的是迎娶女子的行為。
「逆」在這裡表示方向相反,即從女方家迎娶到男方家,因此稱為「逆女」。
迎接女兒歸寧:
指女兒回娘家時的迎接儀式,如胡樸安在《中華全國風俗志·山東·鄒縣之歲時》中提到的「炊糕逆女」,描述的是迎接女兒歸寧的情景。
指忤逆不孝的女兒:
在某些文學作品中,如蒲仙劇《父子恨》和郭沫若的《卓文君》中,「逆女」被用來指代那些忤逆不孝的女兒。
綜上所述,「逆女」這一詞語根據不同的語境有著不同的解釋,既可以指迎娶女子的行為,也可以指迎接女兒歸寧的儀式,或者是用來形容忤逆不孝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