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知音」的典故源自中國春秋時期,涉及兩位著名人物俞伯牙和鍾子期。俞伯牙是一位著名的琴師,其琴藝高超,被人尊稱為「琴仙」。俞伯牙的故事如下:
有一次,他在東海的蓬萊山聆聽自然之聲時,獲得了創作靈感,創作了《水仙操》。
另一記載中,俞伯牙在漢陽江口乘船時,遇到了砍柴的鐘子期。鍾子期不僅能理解俞伯牙琴聲中的意境,還能準確辨識出俞伯牙彈奏的曲子。
兩人因此結為知己,約定每年中秋相會。但鍾子期早逝,使得俞伯牙悲痛欲絕,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便摔碎了心愛的瑤琴,決定不再彈奏。
這個典故後來被廣泛用來形容深厚的友誼和相互理解,就像伯牙和鍾子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