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是元朝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他出生於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郭守敬的早年教育對他後來的成就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在16歲時師從劉秉忠學習,劉秉忠精通經學和天文學,為郭守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水利方面,郭守敬在至元元年(1264年)奉命修復西夏境內的古渠,並進行了閘堰的更立,使得當地農田得到了有效的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他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耗時一年完成了工程,定名為通惠河,促進了南北交通和漕運事業的發展。
在天文曆法方面,郭守敬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與許衡、王恂等人奉命修訂新曆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授時曆》,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之一,通行時間長達三百六十多年。為了修訂曆法,他還改制、發明了簡儀、高表等十二種新儀器。
郭守敬的生平中,他還曾擔任過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等職,世稱「郭太史」。他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世界科學技術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郭守敬逝世於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享年八十六歲。他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曆法著作。他的貢獻不僅在當時受到讚譽,而且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為「郭守敬環形山」,1977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國家天文台也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LAMOST望遠鏡命名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