酓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yǎn sāng,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含義:
指山桑,即柞樹。
柞樹的葉子可以用來飼養蠶。
柞樹木質堅硬緊密,古代常用於製作弓和車轅。
出處:
最早見於《史記·夏本紀》中的記載:「萊夷為牧,其篚酓絲」,其中裴駰集解引漢孔安國曰:「酓桑蠶絲中琴瑟弦。」司馬貞索隱:「《爾雅》雲『檿,山桑』,是蠶食檿之絲也。」這表明酓桑在古代與蠶絲有著密切的聯繫,被用於製作琴瑟等樂器的弦。
其他信息:
酓桑也被稱為檿桑,這一點在《爾雅》中有所體現,進一步證實了其與蠶絲的關聯。
綜上所述,酓桑不僅是一種樹木的名稱,它在古代文化和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蠶絲生產和樂器製作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