銙茶是北宋後期北苑貢茶中出現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成品茶,它仿照銙帶上的裝飾物「銙」的形狀製作而成,因此也以銙作為成品茶的計量單位。這種茶葉不僅在內涵上,而且在形態裝飾上都有了等級的標示,是宋代的一個創舉。
古代貢茶的量詞中,銙泛稱為片,細言之,基本上方形的都稱為銙,圓形、花邊形和長條形的都稱片。其中,白茶是花邊圓形而稱銙者。銙的本義是指圍成腰帶裝的圓圈,唐代以來官員的腰帶名為腰銙。在閩北一帶,銙和箍是同義的,讀音如枯,就是圓圈狀物之義,至今閩北民間仍稱茶餅為茶銙(音枯)。
在製造貢茶的棬模一般都刻有龍鳳圖案,茶的等級劃分得極細,茶品級越高,尺寸越小,最小的才一寸二分見方,二十銙一斤,每銙重不足一小兩,也就是不超過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