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標誌著古漢字開始向現代漢字的演變過程。這一變化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字形變化:
字型由長方形變為方形。
線條由弧線變為直線。
筆畫由繁雜變為簡省,實現了徹底的筆畫化。
書寫方式的變化:
隸書不再嚴格遵守象形原則,將篆書的曲線和直線分解或改為平直的筆畫,以便於書寫。
偏旁部首的寫法出現了分化,獨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寫法明顯不同。
為了書寫簡便,某些生僻或筆畫較多的偏旁被改為形狀相近、筆畫較少且常見的偏旁。
結構上,隸書往往將篆文的兩筆合併為一筆,或多個偏旁合併,形成較簡單的筆畫結構。
隸書中的線條由篆書的圓轉變為方折的斷筆,以適應快速書寫的需求。
隸變的過程始於戰國晚期,與小篆同時存在並行的階段,直到西漢中後期才逐漸成形。隸書的形成與發展改變了漢字的結構和書寫方式,為後來的楷書等字型奠定了基礎,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