鞌之戰,又稱鞍之戰,發生於公元前589年,是晉國與齊國之間的一場戰鬥。這場戰爭的背景是,齊頃公在楚國的支持下出兵攻伐晉國的盟友魯國和衛國,晉國為了援救這兩個國家,決定出兵攻打齊國。晉國的執政卿士郤克在得到晉景公的同意後,親自擔任伐齊主帥,率領八百輛兵車的龐大軍隊前往齊國。
在鞌之戰中,齊頃公輕敵冒進,出戰時馬不被甲人不早餐就上陣出擊,結果被晉軍大敗。齊頃公在逃跑時,下屬逢醜父替換位置,他們被晉軍中軍司馬韓厥追上,逢醜父假裝命令偽裝的齊頃公去打水,齊頃公因此才逃脫了被俘虜的命運。
晉國之所以能勝利,除了《左傳》中表現的君臣同仇敵愾以外,還與晉國的農耕經濟較為發達有關。另外,晉國處於齊國以西地勢相對較高,在軍事作戰上具有「俯衝」優勢。這兩個原因又是《左傳》的作者所考慮不到的。
鞌之戰以晉國勝利而告終,但大大消耗了交戰雙方的實力。這場戰爭不僅展示了晉國君臣的團結和勇敢,還反映了晉國在軍事戰略和組織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