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扎作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主要涉及製作麒麟頭和麒麟身體的過程。
每年農曆新年前,扎作藝人會提前幾天將質地柔韌的竹子放在河中浸泡,然後製作出重約十多斤的麒麟頭。接著在麒麟頭的竹架上糊上紗紙,描上顏色,並繪製麒麟面部的圖案。他們還會製作眼睛和頭飾,並將其置於適當的位置,使麒麟頭顯得靈動而威武,活潑而莊嚴。
製作完麒麟頭後,接下來的步驟是使用竹篾扎作麒麟的身體,為麒麟身糊上紗紙,並披上紅、藍、綠、白等多種顏色的布料,製成長約4米、寬1.6米的麒麟被。他們還會用痲草扎作麒麟尾,並將其連線到麒麟骨架上。整個麒麟從頭到尾全部由竹子紮成,既結實耐用,又方便攜帶。
麒麟扎作完成後,人們會在麒麟前額掛上八卦和花針,並在草洋村選擇吉日為麒麟舉行點睛儀式。點睛之後的麒麟便可開始「出獅」,這是麒麟的一種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