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dram工作原理

DRAM(動態隨機訪問記憶體)的工作原理主要基於電容器的電荷存儲。在DRAM晶片中,每個存儲單元都由一個電晶體和一個電容器組成。電容器存儲的電荷量決定了存儲單元的邏輯狀態,即電荷代表二進制「1」,無電荷代表二進制「0」。然而,由於電容器會逐漸洩漏電荷,DRAM需要定期進行刷新(refresh)以保持數據。

存儲單元結構:

電晶體:作為開關,控制電容器與數據傳輸路徑的連線。

電容器:存儲電荷,代表邏輯狀態「1」或「0」。

數據寫入:

通過在字線(WordLine)上施加電壓,使電晶體導通,將數據(電荷或無電荷)寫入電容器。

數據讀取:

字線激活,電晶體導通,電容器通過位線(BitLine)向外部電路傳輸電荷。

通過檢測位線的電壓變化,判斷存儲單元的邏輯狀態。

刷新機制:

由於電容器會逐漸洩漏電荷,DRAM需要周期性地刷新存儲單元,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刷新可以通過自動刷新(定期自動進行)或非自動刷新(在數據被訪問後進行)實現。

性能影響:

定期刷新增加了DRAM的存取時間,因為每次刷新都會中斷數據傳輸。

刷新頻率越高,對性能的影響越大。

總結來說,DRAM的工作原理依賴於電容器存儲電荷的能力,但這種存儲方式不穩定,需要定期刷新以保持數據的準確性。這種設計使得DRAM在速度和功耗方面具有優勢,但也帶來了需要定期刷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