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的成語故事源自孟津觀魚。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回周昭王在位的時候,齊國國君齊景公的一批隨從到洛陽去遊玩。他們看到一條大魚,覺得十分稀奇,就把它打撈上來,準備帶回齊國。
魚打撈上來後,齊景公問:“這條魚這么好看,是誰把它給弄丟的呢?”侍從回答說:“是周昭王打撈上來的。”齊景公聽後,便對這條魚愛不釋手,於是就命令把這條魚送到景公的府里來。
可是這條魚太大了,沒有辦法把它運回景公的府里。有個叫司馬穰苴的人對齊景公說:“這條魚太大,怕不能運進城內,請允許我用我的辦法來試試。”齊景公同意了。於是,司馬穰苴就把草紮成一根三丈高的竿子豎立在城裡,在竿子旁邊又挖了個二十尺深的坑。然後他把那條魚放在竿子的頂上,同時在魚的兩邊放上用火把照明的火把。
城裡的百姓們聽說要舉行祭神儀式,就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不一會兒,只見司馬穰苴手拿一把大鐵鉤子,爬到竿子頂上去了。他站在竿子上向城外四面八方大聲喊道:“有誰能把火把照著的魚取下來送到府里去,我賞他金子十兩。”眾人立刻答應,表示願意取回火把照明著的那條魚送到司馬相府。可是誰也不敢到距城半里有這么高的竿子頂上去取魚。又喊了一陣子,仍然沒有一個人敢爬到竿子上去。人們還奇怪這是怎么一回事的時候,忽然又聽到司馬穰苴宣布說:“我是個拿著國家命運辦事的人,我的名聲如果建立了但不能取信於民,這是國家的損失。我今天之所以敢冒死爬到竿子上去取魚,正是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這時大家才知道他是個不拿國家薪俸而熱愛自己祖國的人。由於老百姓非常佩服司馬穰苴這種為著祖國的利益而勇於犧牲的高貴品質,因此他把那條竿子上取下來的魚按時送到了府里去。
這個故事後來傳到齊景公那裡,齊景公便把司馬穰苴找來相見。經過談話後,齊景公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把他提升為將軍,並把軍隊交給他來指揮。由於他治軍有方、指揮有術、待人寬厚、治事嚴肅認真,所以軍隊的戰鬥力很快就大大地加強了。
後來人們就把“一毛不拔”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極端吝嗇的人。
以上就是一毛不拔的成語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工作中我們要有司馬穰苴的精神——勇於承擔責任、做事嚴謹、待人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