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抽梯」這一典故源自於《三十六計》,其原始故事背景是三國時期荊州牧劉表的長子劉琦因不受繼母蔡氏的喜愛而處於危險境地,他多次向諸葛亮求教脫身之策,但諸葛亮因與劉表有宗親關係,不便直接介入家事,劉琦情急之下,邀請諸葛亮至閣樓飲酒,並暗中拆除樓梯,迫使諸葛亮給出建議,諸葛亮於是暗示劉琦通過申生和重耳的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劉琦隨即請求前往江夏(今屬湖北),從而脫離了後母的威脅。
「上屋抽梯」這一計策在軍事上的套用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後截斷敵人的援兵,以便將敵圍殲,這種誘敵之計的關鍵在於先給敵人以方便,誘導其進入預設的圈套,隨後斷其後路,使其陷入絕境。
此外,這一典故也體現了諸葛亮的高超智慧和策略思考能力,通過極限情境的設定,使劉琦能夠採納其建議,保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