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這些節日中有很多傳說和故事,以下列舉一些節日背後的故事:
* 春節,一種最有濃郁意義的節日,據說和年獸有關。在很久以前,有一隻兇殘的年獸經常在過年時禍害百姓,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人們發現了年獸害怕紅色的東西,於是在除夕夜,家家戶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以驅逐年獸。最終年獸被趕走,春節也就因此形成。
* 元宵節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著密切的關係。相傳中秋團圓夜在月下陳列酒食果品供奉月神,如果其家人無法團聚只能託付給明月。為此大詩人蘇東坡作詩“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表達了對天下人的祝福。
*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其歷史悠久。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而成習俗。清明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也是春耕春種、親近自然的美好時光。
*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詩人。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在屈原憂憤滿腔而投身汨羅江之後,楚國被攻破,屈原的日子破滅。老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咬屈原的身體,做出了粽子放入江中餵魚蝦吃。從而傳承下來的端午節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
此外,七夕節的故事主要圍繞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重陽節的故事有孟嘉登高與賞菊的傳說等等。
總的來說,中國傳統節日背後的故事豐富多彩,每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