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中」的形狀和結構
中字形是指漢字「中」的形狀和結構。漢字「中」最早見於甲骨文,其字形像豎立的一面旗幟,上下各兩條旗斿向左飄動,中間的方口表示中間。金文中的旗斿向右。小篆省掉了旗斿,隸書變化後楷書寫作「中」。原意指豎立「中」這種帶旒之旗來測定風向,表示中間,後來引申為內、里、中心之義,再引申為一半、中介、得當、符合等義。
甲骨文和金文字「中」的字形都是源自一種古代的旗幟,中間的「□」表示是先民們以氏族為群的居住地,上面有兩條飄帶,有的上下各有兩條飄帶,還有的上中下各有兩條飄帶。這既是氏族的標誌,也為氏族成員外出回歸時提供方向。旗桿投射到地面的影子也是反推太陽在天空運行的軌跡,從而確定白晝的時辰。小篆字形失去旗幟之形,也沒了飄帶,猶如一根長長的竹竿或木桿從一個孔中間穿過,以其表示中間、中央、中心之義。隸書楷書承續小篆字形寫作"中"。
綜上所述,「中字形」是指漢字「中」的結構,它經歷了從象形到指事的演變過程,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