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堂在不同的地點有不同的名稱和歷史背景。
北京中山堂:
原名社稷壇拜殿,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是明清兩代皇帝在社稷壇祭祀時休息或遇風雨行禮的地方。
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靈柩曾在此停放。
1928年,爲紀念孫中山先生,該殿被改名爲中山堂。
2002年12月,北京市政府命名中山堂爲“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世紀80年代,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臺灣台北中山堂: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落成於1936年12月26日,當時稱爲臺北公會堂。
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將公會堂更名爲中山堂。
1992年1月,該建築被認定爲二級古蹟。
武岡二中中山堂:
位於省重點中學武岡二中校園內,建於1943年7月,以紀念孫中山先生。
集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系磚木結構單檐廡殿頂建築。
1996年1月4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綜上所述,中山堂有多箇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具體名稱和意義取決於其所在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