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最初指的是具有殼的糧食作物,如稻、稷(即穀子)、黍(亦稱黃米)、麥、菽(豆類總稱)。這些作物因其外部都有一層殼而得名「谷」。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在不同的文獻中,五穀的具體組成有所差異。例如,《黃帝內經》中提到的五穀是粳米、小豆(即豆類)、麥、大豆、黃黍;而《孟子·滕文公上》中則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周禮》中提到的五穀是麻、黍、稷、麥、豆。《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穀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之多。
總的來說,五穀是古代中國基本的農產品,是古人的基本糧食,隨著歷史的發展,五穀的概念也有所擴展,泛指糧食類作物。